学生时期非常重要的是哪年?答案不是初中一年级,更不是大四,而是三年级。
作为父母,总是有如此的困惑:小学二年级,大家孩子能考90多分甚至满分,如何到了小学三年级就总考70、80分了呢?而且,孩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还变得更叫人费心:不好的习惯增多了、胆敢和大人顶嘴了……
“小学三年级是道坎儿”,这句话在父母、老师中广为流传,那样,小学三年级孩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小学三年级是道“坎儿”
“小学三年级现象”太可怕了,父母必须要看重起来。
小学三年级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转折期,对孩子的一生有非常大的影响,那到底“转”在哪儿呢?
“转”在生理和心理特征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态度的最好时期。
“转”在孩子从一名儿童成长为一名少年,渐渐有主见。
“转”在孩子的情感进步由易变性向稳定性过渡。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进步。
“转”在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这类转变有些大家已经看重,有些刚刚感觉到,有些还没关注到,请大家的父母做个有心人,在知道孩子们所处的这个特殊时期之后能结合自己孩子的特征给予帮助和教育,多和孩子谈谈,聊聊知心话,知道孩子真的的想法。
小学三年级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01
学习的自控力和主动性不够
进入小学三年级后,大家会明显发现孩子的运动量变大了,加上学习重压的增大,困难程度的增加,孩子娱乐的时间变少了,在长期的学习中,学生会产生疲倦感。
这个时候孩子就会挖空心思宣泄我们的情感,学生容易变得浮躁,学习不踏实,成绩时好时坏,起伏大,困难静下心学习,作业不应该犯的错误多,这类都表明孩子的自控力欠缺。
同时,学生的主动性不够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譬如说: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后,不想做额外的提升作业或父母布置的作业;好词好句的摘抄,老师不硬性规定,自己就懒得去做,存在着“惰性”。
● 对策:给孩子确立明确具体的目的
这里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远期目的,即理想。
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把学习和我们的理想、社会事业联系起来,这个理想未必就是孩子将来从事的事业,但孩子有了一个奋斗的目的,会产生持久而主动的学习动力。
二是最近目的,最好是一两周内通过孩子努力就可达到的。
在这过程中,大家应该注意常常关心和询问他们的学习状况,对他们所获得的每个进步表示祝贺,当他们表现不佳时,也要给予适合的批评。
一个目的达成后,再拟定一个新的目的。给孩子适度的重压。
孩子年龄小,很多事情的利害尚不知道,不太了解学习的意义,不想在课本常识上多下功夫。
所以,需要大家对学生施加适合的重压,而不可以听凭学生完全自由行事。大家要通过各种方法,讲了解学习的意义,尽可能从正面激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02
探索难点的精神欠缺
小学三年级后,大家发现考试不是仅仅考课内的常识了,这就需要大家的孩子在课外要很多地汲取常识,补充课内所学。
现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头疼的算是阅读理解。和低年段的阅读理解不同,除去对字、词、句的把握,中年段的阅读理解更多的是对段落的理解,要学生总结段落的主要意思与中心思想。
这对学生来讲是非常困难的。在平常的训练中,假如遇见让学生谈谈自己感受的题目,懒一点的学生就不想做了,等着老师和好同学讲答案,长期下来,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愈加差,心理重压也会愈加紧急。
同样的状况也出目前数学中,稍难的题目学生就自动舍弃了,致使自己愈加懒。
● 对策:学会科学的学习技巧
面对难点不自信,害怕,根本缘由是没学会解决此类问题的根本办法,所以对课堂上老师传授的办法要认真听,同时要掌握举一反三,灵活地运用常识,题目“百变不离其中”,学会了办法,就能将难点转变为做过的、熟知的题目。
让孩子体验成功,逐步培养探索精神。在家辅导孩子的时候,不要将答案完全告诉孩子,要有意识地将题目分成几个步骤进行,如此可以减少困难程度,让孩子一步步完成,准时一定他的成功,让他产生满足感。
如此随着着孩子愉快的情绪体验,他会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慢慢会对难点消除恐惧感。
03
念书的水平不高
小学二年级时大家就已经着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应该说大家班孩子阅读起步是比较早的。
但我近期发现两个状况:
第一,不少学生念书是装样子的。一方面是装给老师和父母看,期望遭到表彰,其次是装给自己看的,纯粹完成任务。
第二,念书的水平不高,读完就忘,一点印象都没,一点积累都没。所以孩子在写作文时,感到没话说,内容空洞,语言苍白。
常常有父母打电话过来讲:“大家家孩子也看了不少书啊,为何写作文还是没提升呢?”念书水平不高就是缘由了,你要剖析,到底是孩子在装样子,还是确实不会做积累,一个是态度问题,一个是能力问题,要不同对待。
● 对策:父母与孩子一块阅读
大伙可以为孩子购买、订阅适合的图书报刊,创设一个阅读环境,全家一块培养看书读报的习惯。
应该注意的是,书最好不要订得过多,书要少而精。为预防“走马观花”,父母可以与孩子共读一本书,一同讨论书中的问题,并指导孩子做念书笔记和好词好句摘抄。
身边永远要携带铅笔和笔记本,念书和谈话时碰到的所有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 列夫·托尔斯泰